根据上述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,本项目施工采取的部分措施如下:
①灌注水下混凝土前,及时测量桩基成孔深度,保证钢筋笼和桩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。因超钻而引起的钢筋笼底部距孔底距离增大时,在钢筋笼顶部接长钢筋笼。准确计算好进入钢筋笼底部的混凝土方量,快接近钢筋笼底部时,可通过漏斗阀门开关降低混凝土的灌入速度,避免混凝土接触钢筋笼底部时的顶托力瞬间过大造成钢筋笼上浮。
②开始浇筑前,导管底部距孔底距离宜为30cm~50cm,浇筑过程及时测量,控制导管埋深在2~6m;同时保持导管居中,避免导管法兰盘挂住钢筋笼。
③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良好,避免灌入混凝土的堆积而顶起钢筋笼造成上浮,坍落度宜控制在180~220mm,扩展度宜控制在530~580mm;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,防止上返的 车混凝土过早硬化而使顶部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大,降低钢筋笼上浮的可能性。
④增加抗浮装置:1、在钢筋笼吊装下放前安装多功能井字架,便于钢筋笼对接下放,能可靠悬挂吊筋,可以钢筋笼防上浮和准确定位;2、在钢筋笼对称的几根主筋上,将钢筋下部伸长至孔底,并在加长钢筋末端起弯钩,增加混凝土灌入初期对钢筋笼底部的握裹力。
五、水下灌注桩的施工实例
湑水河特大桥所有钻孔灌注桩自2013年5月到2014年12月全部顺利施工完成,自 次钢筋笼上浮后再没出现类似质量事故,保证了桩基施工质量,也满足了施工进度要求。
六、总结
在保证成孔后的桩长和钢筋笼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后,通过采取控制混凝土灌入速度、导管在混凝土中埋深、混凝土工作性能等等措施可以有效钢筋笼上浮。
在桩基浇筑施工时,施工现场为了节约导管拆除和施工时间,往往浇筑速度过快,以及混凝土上返很慢时,才安排作业人员和拆除导管,这些不规范操作易造成钢筋笼上浮,严重时出现断桩。
道路桥梁表面的裂缝可采用表面修补法进行修复。一般来讲不同的裂缝其长度、深度都有所不同,对道路桥梁的影响也不同。在修复时,先确认裂缝的深度和长度,再使用环氧胶泥、水泥浆充填缝隙,缝隙表面使用沥青或防水防腐的油漆涂刷。为能够防止裂缝再次扩展延伸,导致道路桥梁质量问题更严重,应使用玻璃纤维布粘贴。
2.2充填修补法
一些裂缝采用表面修补法效果不佳,可以采用填充修补法进行。先查看裂缝长度、深度等情况,使用低压低速注入法将水泥浆或树脂填充到裂缝中。如果裂缝填充困难,则先凿除缺陷使其成为规则性状,方便填充,再使用丁基橡胶、环氧树脂硅、环氧砂浆等填充。